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美育的最主要途径和内容,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我校认真按照《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面对我校广大学生普及公共艺术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和文艺社团、文艺活动管理,确保了艺术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着力构建融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机制。现将本年度艺术教育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教学为重心,加强团队建设,取得优异的教学成果
现人文学院文学艺术教研室共有专职艺术教师5人,兼职1人。其中副教授1名,讲师5名,具有博士学位1名,硕士5名,共承担全校21门公共艺术类选修课。我校艺术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充满朝气与活力,开设的选修课程涉及音乐、影视、美术、书法、摄影、舞蹈、艺术理论等学科。从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共计开设艺术课程14门,共68轮次,授课2176学时,授课学生人数约3430余人,年平均学生评教前百分之二十的优秀率达到40%。其中有多门艺术课,在本学年全校评教中名列前茅。一年多来,我校艺术教师始终以教学为核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课程为中心共计开展了12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截至2015年9月份,已结题7项,在研项目5项。艺术团队参与完成2015年北京市教学改革立项《文艺政治视域下的思想政治理论与人文艺术融合创新研究》。 “人文艺术在线”课程教学网站(网址:http://118.228.214.5/kind31/)已在教学中投入使用三年多。该网站以文学艺术课程为核心内容,是我校网络教学的互动平台,是对课堂教学强有力的补充,有力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极大提高了文学艺术教学效果。现我校艺术教学已初步形成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与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公共艺术教学体系整体性与实效性的提高。
二、深化科研,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以科研带动教学,取得丰硕成果
人文学院文学艺术教研室始终把科研和教学融为一体,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深化。教研室也注重发挥集体力量,不断加大教学研究的力度,围绕研究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并及时总结形成成果,提高科研论文质量。一年多来,教研室教师公开发表8篇艺术论文,内容涉及艺术教学改革、音乐研究、文学理论、电影美学等多方面。2015年6月,赖达富老师编著《从零起步学陶笛》,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承担学校青年基金项目三项:《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对高校审美教育的意义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的陶笛翻转课堂教学法研究》、《以美育建构大学生和谐人格研究——以中国石油大学为例》。
学术交流是活跃学术氛围的重要推动力量。一年来,教研室鼓励艺术教师积极参加国际与国内高水平学术交流4次,与重点大学相关院系进行学术交流、观摩3次,举办学术讲座2次。2014年8月,赖达富老师组织第三届亚洲陶笛艺术交流大会;2014年12月—2015年8月,赖达富老师应邀参加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教学法”学术研讨会、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陶笛进课堂学术研讨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第四届华乐论坛、美国圣名大学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学术研讨会;赖达富老师应邀带我校学生参加香港两岸三地陶笛交流音乐会。2014年 11月,刘晓婷老师参加全国美育年会。通过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开阔了视野,促进并提升了艺术教育水平。
三、大力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校团委和人文学院积极组织大力开展校级各项艺术文化实践活动,活跃我校的校园文化,促进高雅艺术在校园中的传播,为我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我校在校本科生成为艺术实践活动的主体。大学生艺术团作为全校唯一的艺术类综合社团肩负起组织校级文艺演出和代表学校参加文艺汇演及竞赛等职责。大学生艺术团目前下辖合唱团、管乐团、民乐团、舞蹈团、街舞团、朗诵团、话剧团。全团2014年在册团员450人。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大学生艺术团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创作出了一大批广受同学喜爱的反映当代石油人特色的节目。大学生艺术团每年承办企业奖学金颁奖典礼、毕业生文艺晚会等校内大型文艺演出。
在石大校园中,除了大学生艺术团,还有诸如陶笛社、觅音社、9611乐队等学生兴趣类社团,在校园当中营造出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文化氛围,更好的吸引学生参与到校园文艺活动中来。教研室的艺术教师每人都身兼一个或两个以上艺术社团的指导老师,除了教学,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学生艺术实践的指导中,获得国际级,市级和校级多个奖项,成绩卓著,学生受益良多。2014年9月,赖达富老师荣获“首都市民学习之星”荣誉称号。
2014年 ,赖达富担任《中国民乐》杂志陶笛专刊总策划。2014年赖达富老师指导校陶笛社学生参加第三届亚洲陶笛艺术节获优秀表演奖。2014年赵兴红老师指导学生刘嘉庭获得第三届北京市大学生书法比赛三等奖。2014年团队教师指导社团觅音社获“真相”原创歌曲大赛原创歌曲三等奖。
团队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项目两项并顺利结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领师生提高审美修养,促进全面发展,艺术教师组织与指导的艺术实践活动精彩纷呈:2014年12月,陶笛社为全校师生奉献了两场精彩的期末音乐会。2015年4月,在本校组织举办“陶笛旅行记”大型陶笛音乐会。2015年4月, 赵兴红老师组织摄影课学生莽山公园艺术写生活动;组织书法课与审美课学生集体去国家博物馆观赏“古代中国展”为主题的艺术展。2015年4月至5月份由刘晓婷老师策划,觅音社承办“缤纷石大“声音原创作音乐作品大赛。本次活动立足于石大校园,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唱出自己的生活,表达学生真实的情感。2015年5月组织觅音社在昌平万科雨枫书馆举办以“青春的旋律”为主题的演出。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木吉他party school live”的专场演出。2015年6月觅音社联合政法大学、化工大学等几所高校共同举办“躁动的青春音乐节”。音乐节组织各校巡回演出三次,为学生提供一个跨学校音乐交流的平台,充分展现了各校的艺术风采。2015年5月份举办石大原创文学与书画作品征集活动。刘晓婷老师策划,李玲老师参与组织,由学生社团海燕诗社承办。此次活动以“艺术与青春”作为主题,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原创艺术的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艺术感悟力。2015年6月刘晓婷老师组织乐理与视唱课学生课堂艺术演出汇报。2015年6月李玲老师组织美术课学生的课堂作品展。2015年6月李玲老师担任学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的评委。2014年11月,邀请中央音乐学院李洁老师为学生进行《走进古典吉他》音乐专题讲座。
四、积极建设艺术教室,艺术教学硬件设施的改善成为我校艺术教育的助推器
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设备是教学的基础条件。人文学院艺术教室建设是艺术课程的硬件基础。一年来,文学艺术教研室积极参与管理现数理楼一层4间艺术教室的管理工作,对多媒体设备、破损桌椅及木地板及时申请进行维修与更换,确保日常教学顺利的进行。同时,在学校领导及院领导、院办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下,教研室积极申请新建4间艺术教室(逸夫楼地下建设三间音乐教室、六层建设一间美术、书法教室)。自2014年至2015年8月,刘晓婷、李玲、赵兴红老师多次与学校各部门参加学校逸夫楼的建设方案的讨论会,并认真参与艺术教室设计的具体方案制定,2014年10月,逸夫楼4间艺术教室已建设完成,2015年3-7月,随着新艺术教室完工,老师们多次奔波洽谈购买音乐与美术教学设备,使新艺术教室配备完善并于下学期正式投入教学使用,这将有力推动我校艺术教育环境与硬件设备的进一步提高。
五、拓展文学艺术社会实践,促进公共文化艺术的普及
一年来,教研室鼓励教师与学生拓展文学艺术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艺术技能带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营养与文化,为普及公共文化艺术尽自己的一份力量。陶笛社在赖达富老师的指导下,先后有几十名学生深入到昌平区的七所小学进行定期的义务支教活动。学生们将自己所学的音乐技能教授给小学生,带动了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这些支教活动极大丰富了昌平区小学校园的艺术文化生活,受到昌平区教委的高度重视。2014年,赖达富老师指导的大学生志愿者项目“陶笛点燃音乐梦想,音乐伴我飞翔”获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激励行动资助。此外,文学艺术课程网站也是教研室面向社会普及大众文学艺术的一个窗口。课程网站依托互联网,不仅面向校内学生,同时也面向社会开放。该网站艺术资源丰富,形式多样,为广大文学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艺术资源、信息共享的平台。
2015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