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王莹莹教授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深海采矿非金属非粘结柔性混输管关键技术研究”顺利启动

发布日期:2023-01-10 作者:袁玉、李世玉 来源: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科技处 阅读次数:

1月7日,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王莹莹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深海采矿非金属非粘结柔性混输管关键技术研究”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召开。该项目汇聚了深海矿产与油气装备领域的优势研究团队,由中石大牵头,联合天津大学、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理工大学、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威海鸿通管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10家高校、研究院(所)与企业协同创新,联合攻关。

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海洋处处长王文涛,项目指导论证专家组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孙金声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李家彪院士、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嵇春艳教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许振强副局长、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李新仲总经理、北京大学工学院段慧玲院长、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曹静教授级高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周济福研究员、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李向阳处长,项目首席顾问中石大李根生院士、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李茂林董事长,中石大副校长金衍教授、科学技术处季汉成处长、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以及项目承担单位的40余名研究骨干参加会议。

中石大副校长金衍对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欢迎,对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各个单位表示感谢。他表示我国是大矿产资源消费大国,项目的实施对于保障我国战略资源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学校将严格遵照科技部相关管理规定,全力保障研究顺利开展,保证研究队伍稳定,并将紧密联系合作单位,团结协作,共同做好研究攻关工作,全力保障研究顺利开展。王文涛处长表示该项目在国家深海矿产资源开采的科技创新版图中意义重大,希望项目组依托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和基地,严格按照科技部有关规定以及21世纪中心海洋领域相关规范,在责任专家及论证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项目研究工作,积极应对项目研发过程中的风险与挑战,提前做好海试风险防范预案,为国家深海矿产资源开采的关键技术研发做出重要贡献。李家彪院士结合指南编制背景发表讲话,他表示深海采矿是习总书记高度关注的领域,6000m柔性混输管研发将能够为开采锰结核提供必要的装备保障,但开发难度极大,希望项目组基于深海采矿项目群的相关资源,做好海试工作。李根生院士表示,希望项目牵头单位和各课题承担单位通力合作、创新突破国内首套6000m深海采矿柔性混输管样机的关键技术瓶颈,形成高位嫁接、优势互补、共享共用的深海采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研发平台。项目责任专家春艳教授和许振强副局长表示,将充分发挥项目实施跟踪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作用,希望项目组严格按照立项批复开展项目研究,高质量的完成项目,达到预期目标。课题海试承担单位李茂林董事长表态,长沙矿业研究院将做好海试方案,并全力保障配套经费足额到位,确保项目海试顺利完成。

图1  中石大副校长金衍发表讲话

图2  科技部21世纪中心海洋处王文涛处长发表讲话

图3  项目指南编制组专家李家彪院士发表讲话

图4  项目首席顾问中石大李根生院士发表讲话

图五  项目海试单位及首席顾问李茂林董事长发表讲话

王莹莹教授及各课题负责人就项目及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实施方案和预期成果等进行了汇报。专家们对项目及课题开题报告进行评议,认为项目和课题目标明确、内容适当、技术路线可行,预期成果符合项目立项批复和任务书的成果要求,项目组应在根据论证意见修改后,尽快开展项目工作,一致同意项目通过实施方案论证。

图6  项目9位指导论证专家组资深专家发表意见

论证专家组组长孙金声院士为项目将面临的技术和具体实施工作难点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期待项目组在后续的执行过程中落实好关键核心点的量化指标,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

图7  专家论证组组长孙金声院士总结讲话

图8  会议合影

“深海采矿非金属非粘结柔性混输管关键技术研究”属“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和极地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旨在研制国内首套设计水深6000米的超深水、高耐磨、轻量化深海采矿非金属非粘结柔性混输管,创新突破柔性混输管及端部接头一体化结构设计、关键材料研发、连续制造、健康管理和样机海试评价的关键基础理论和“卡脖子”技术瓶颈,实现关键材料、加工工艺与核心制造装备的自主国产化,快速推动我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的国产化能力,为我国深海锰结核资源的商业化开采提供核心装备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