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
2021年校、院级基地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组招生介绍
2021年我院拟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04名,其中校级基地拟派遣11名,院级基地拟派遣67名,导师自主安排拟计划26名。
一、校级基地
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1)基地简介
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研究院)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直属的专业研究机构,研究院位于北京市中关村昌平科技园区内,注册资金12亿元,现有专业技术研究人员5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副教授)以上人员200多人,拥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6人,国家石油石化行业安全环保和应急技术专家、中国石油高级技术专家、兼职博士生导师知名专家、教授35人。
研究院拥有国家科技部“石油石化污染控制与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石油石化联合会认定“石油和化工环境保护含油废物处理及资源化工程中心”,同时建有中国石油“HSE重点实验室”、“环境监测总站”、“静电检测中心”等安全环保科技支撑平台。研究院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973项目、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和集团公司重大科技项目等120余项,获得了一批优秀科技成果奖,共计获得省部级及各种协会科技进步奖65项。其中集团公司科技成果奖励8项、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6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3项。申报“利用油泥热解残渣制备新型采油废水吸附剂的方法”、“一种基于磁记忆效应的弯管损伤扫描检测装置”、“轻质油污染土壤原位修复装置及方法”等中国专利共计140项,其中发明专利73项;获得授权专利68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申报软件著作权39项;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26件。牵头或参加标准制定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32项,企业标准103项。
需求的专业领域:化学工程、环境工程。
(2)导师组一览表及需求人数
序号 |
学院 |
专业领域 |
研究方向 |
企业导师 |
校内导师 |
需求人数 |
3 |
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 |
环境工程 |
能源环境科学与工程 |
李巨峰 |
詹亚力 |
1 |
4 |
含油固体废物处理 |
邵志国 |
王庆宏 |
2 |
5 |
陈春茂 |
6 |
石油污染生物修复 |
宋佳宇 |
王庆宏 |
1 |
7 |
李倩玮 |
8 |
土壤地下水环境修复 |
宋权威 |
马杰 |
1 |
9 |
含油固体废物处理 |
仝坤 |
陈春茂 |
1 |
10 |
水处理与回用 |
谢加才 |
詹亚力 |
1 |
11 |
陈进富 |
12 |
周庆祥 |
13 |
张华 |
王赫名 |
1 |
14 |
孔繁鑫 |
15 |
张晓飞 |
孔繁鑫 |
1 |
16 |
吴百春 |
王庆宏 |
1 |
17 |
李倩玮 |
18 |
化学工程 |
含油固体废物处理 |
刘龙杰 |
段爱军 |
1 |
19 |
蓝兴英 |
合计 |
11 |
二、院级基地
1.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1)基地简介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以下简称石化院)是根据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党组和股份公司管理层的决定,于2006年6月在原股份公司炼油化工技术研究中心基础上组建的直属炼化科研机构,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下游唯一直属研究院。
石化院下设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大庆化工研究中心以及北京院部13个研究室。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石油石化污染物控制与处理重点实验室-环境催化研究中心;石化行业重点实验室4个:催化裂化、清洁燃料、合成橡胶、催化蒸馏;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级重点实验室5个:重质油加工、清洁燃料、合成树脂、原油评价、碳一化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级试验基地5个:催化裂化催化剂及制备工艺、聚烯烃催化剂与工艺工程、加氢催化剂与工艺工程、合成橡胶、化工催化剂评价。拥有包括DCR、ACE、TREF、NMR、24通道催化剂制备装置、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内的数千台套仪器设备和加氢评价试验基地(71套装置)、高通量催化剂制备平台 、FCC催化剂DCR-CPS评价装置、75kg/h聚丙烯中试装置、50kg/h聚乙烯中试装置等标志性装备。全院固定资产原值达到13.8亿元。石化院内设有国家级技术机构5个:国家合成橡胶质量检验中心、中国石油化工专利信息平台、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委员会合成橡胶分技术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服务示范机构、兰州中心化工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和大庆中心石化产品检验中心通过国家资质认证;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级技术机构6个:集团公司炼化专业标准委员会秘书处、集团公司炼化清洁生产中心、集团公司北京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集团公司兰州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石油燃气管管材分级评价中心、中国石油应对欧盟REACH法规技术支持中心。编辑出版《合成橡胶工业》和《石化技术与应用》2种国家核心期刊。设有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硕士点5个,共有员工1115人,其中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42人,教授级高工46人,硕士、博士478人。
石化院主要从事炼油、石油化工工艺和催化剂研发,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等新产品开发,炼化节能环保技术开发、炼化产品标准化和质量检测、炼化知识产权研究、炼化科技信息研究、炼化科技人才培养等。2006年以来,共申报专利2887项,授权1503项,获金奖提名1项,优秀奖18项。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3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
需求的专业领域:化学工程
(2)导师组一览表及需求人数
院级基地名称 |
需求专业领域 |
需求人数 |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
化学工程 |
26 |
2.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1)基地简介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CPPEI)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直属的决策支持机构,是石油石化工程总体规划及建设项目前期研究中心、油气田开发地面建设技术支持服务中心和石油技术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在战略研究、规划可行性研究、咨询评估、技术经济研究、科技开发与设计论证等领域中,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建院30多年来,CPPEI已发展成为中国石油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综合性咨询机构。
CPPEI现有油气集输、油气储运、炼油、石油化工、技术经济、环境工程、安全工程、信息工程和计算机应用等20多个主体专业和辅助专业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45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60余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员工总数的90%。建院以来,先后主持或参加了“西气东输”、“科威特27号集油站”、“中俄油气管道”、“中哈油气管道”等国内外大、中型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咨询以及设计工作,共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120余项,取得一大批专利和专有技术。
需求的专业领域:化学工程
(2)导师组一览表及需求人数
院级基地名称 |
需求专业领域 |
需求人数 |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
化学工程 |
4 |
3. 中国石油辽河石化分公司
(1)基地简介
中国石油辽河石化公司坐落在素有“鹤乡”之称的辽宁省盘锦市,始建于1970年,1971年建成投产。公司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年原油加工能力520万吨、固定资产52亿元、销售额270亿元以上的炼化企业。公司下设11个机关处室、6个机关附属机构、5个直属部门、15个二级机构,现有员工2500多名。
公司是以加工稠油为主的炼化企业,是中国石油最具特色的炼化企业之一。主要加工低凝环烷基原油、混合稠油、超稠油、石蜡基原油和进口稠油,拥有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连续重整、汽柴油加氢、润滑油加氢、延迟焦化、润滑油糠醛白土联合精制、气体分馏、聚丙烯、制氢、硫磺回收、酸性水汽提、干气及液化气脱硫等28套生产装置,以及完善的公用工程系统和辅助生产设施。中国石油辽河石化公司是我国的稠油加工基地和沥青生产基地,辽河石化公司研究院是以稠油特色产品开发和工艺研究为主的科研单位。研究院目前在册员工81人,现有26套中试试验装置和2套工业放大装置可以完成重油的原油评价、脱盐脱水、溶剂脱沥青、焦化、减粘、馏分油加氢、糠醛抽提、改性沥青、污水处理、高温腐蚀动态模拟等各项工艺过程。
面对稠油轻质油收率低、腐蚀严重、环保问题等困难,公司在稠油加工上做文章,经过几代人的技术攻关,形成了资源、产品、技术三大特色。
资源特色。从轻质油到超稠油,从国内原油到进口原油,辽河石化可以加工多种品质的原油,是中国石油炼化企业中,原油品种比较复杂的炼化企业之一。公司地处辽河油田腹地,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实现了原油分输、分储、分炼,使稠油资源得到合理应用,特色更加突出。
产品特色。公司以辽河稠油作为主要资源,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沥青产品(包括重交道路沥青、机场沥青、水工沥青、改性沥青)。多年以来,沥青产量一直保持在100万吨以上规模,目前沥青产能已达到20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沥青生产基地,产品曾用于沈大高速等几十条高速公路、昆明机场等多个机场跑道、嫩江尼尔基等8个大型水利工程。环保型橡胶填充油研发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成为公司新的增效点。
技术特色:公司针对稠油特色,在稠油加工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技术路线,并成功地生产出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同时在重油加工工艺、设备防腐、环保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创新技术,并且承担了中国石油“劣质重油轻质化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科技专项60%的科研项目,填补了国内委内瑞拉超重油渣油延迟焦化加工的空白,提升了中国石油劣质重油加工的技术水平。
公司按照中国石油推进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的总要求,遵循“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的发展定位,以建设素质好、贡献大、受尊重、可信赖的优秀企业为现阶段目标,向着“建设稠油加工基地,打造现代化特色精品企业”的发展方向不断迈进。公司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并形成以“聚合光热、播撒欢喜”为核心内容的特色精品文化。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已进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先进行列。先后荣获中国质量万里行五年回顾展荣誉企业、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标准化管理先进企业、辽宁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中国石油安全生产先进企业、中国石油环境保护先进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十二五”以来,辽河石化公司研究院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级自然科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
需求的专业领域:化学工程
(2)导师组一览表及需求人数
院级基地名称 |
需求专业领域 |
需求人数 |
中国石油辽河石化分公司 |
化学工程 |
4 |
4.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1)基地简介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是中国石化直属的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综合性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创建于1956年。石科院以石油炼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主,注重油化结合,兼顾相关石油化工技术的研发。
科研队伍:石科院下设17个研究部门,拥有一支综合技术优势突出的科研队伍,职工总数为1312人,各类技术人员96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05人,高级技术人员454人;博士207人,硕士247人。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昌平基地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占地192 亩,拥有首批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是中石化最早、规模最完整的中型试验基地。目前共有七个研究室进驻,共计人员525人,其中正式职工277名,劳务用工210名,研究生38名。拥有博士109人,硕士89人。正高级人员28人,副高级人员135人。
科研条件:拥有近千套中小型炼油和石油化工试验装置及各种化学分析仪器,涉及炼油工艺、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添加剂以及油品应用研究等领域。
研究部门:石科院下设炼油工艺与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石油化工催化材料与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石油炼制技术研发中心、中国石化润滑油评定中心、中国石化水处理技术服务中心等机构。是全国石油产品标准化归口单位,是国家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的挂靠单位,是《石油学报》、《石油炼制与化工》和英文版的《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3个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单位。石科院下设研究生部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化学工艺、应用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和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授予权。
另外,国家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也挂靠在石科院;是《石油学报》、《石油炼制与化工》和英文版的《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3个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单位;是化学工艺、应用化学专业博士学位,以及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和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研究领域:石科院以石油炼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主,注重油化结合,兼顾相关石油化工技术的研发。近年加强了在新型替代燃料和新能源领域的创新,正在向全方位的以炼油为主、油化结合的能源型研发机构转变。多年来,石科院在技术创新方面既重视与企业和设计单位的合作,注重市场拉动的作用,又十分重视开展导向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积累科学知识和工艺、工程经验,发挥知识创新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石科院拥有从原油评价到各项炼油工艺技术及催化剂开发,直到石油产品研制和评价的全炼油厂成套技术的开发实力和研发优势。科研业务领域包括:清洁汽/煤/柴油生产技术、劣质和重质原油加工技术、油化结合技术、芳烃生产技术、石油产品生产技术、石油化学品生产技术、石油替代资源研究、炼化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应用以及分析测试等配套技术共十个方面。
科研成果: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石科院已经成为科研力量雄厚、装备齐全,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科研开发和技术咨询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获得部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773项,国家级奖励100项。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
从中国国情出发,以技术创新为目标,先后开发了一批具有国内外领先和先进水平的技术成果。在催化裂化技术领域,开发应用了以重质油为原料多产丙烯的催化裂解技术(DCC)、多产液化气和汽油的催化裂化技术(MGG和ARGG)、多产异构烯烃的催化裂化技术(MIO)、多产丙烯和乙烯的催化热裂解技术(CPP),全大庆减压渣油催化裂化工艺(VRFCC),焦化蜡油吸附转化DNCC催化裂化技术,以及CHV、LV抗钒裂化催化剂和RHZ、CHZ、Obit、Lanet系列等30多个品种催化裂化催化剂。在加氢技术领域,开发应用了中压加氢改质技术(MHUG)、中压加氢裂化技术(RMC),中间基原油生产HVI基础油技术,润滑油基础油临氢降凝和加氢处理技术,RL系列润滑油加氢处理催化剂,以及以RN、RS系列催化剂为代表的11个系列32个品种加氢精制、加氢改质、加氢处理、加氢裂化催化剂。
在芳烃生产技术方面,开发应用了半再生和连续重整系列催化剂,SKI系列异构化催化剂,以及抽提、苯烃化等一批催化剂和工艺技术。在重油深加工技术方面,开发应用了适合渣油深加工的焦化-催化裂化、溶剂脱沥青-催化裂化、缓和热转化-溶剂脱沥青、焦化蜡油加氢处理-催化裂化、溶剂脱沥青-加氢处理-催化裂化等组合工艺技术,以及石油针状焦生产技术等。在石油产品方面,开发出了多种牌号的中高档内燃机油、齿轮油、液压油、工业润滑油、金属加工工艺用油、润滑脂,国防、军工、航天所需的多种特种润滑油、脂及添加剂等;在计算机技术方面,有原油评价知识库、炼油工艺模拟软件、生产过程先进控制技术及炼油生产调度作业系统等。
开发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的清洁燃料生产技术,以及最大限度地增加轻质油收率、增产柴油的技术,为企业技术进步和降本增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始终是石科院研究开发的重要目标。
近几年来,根据市场需求,石科院适时开发了多项企业急需的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
在增产柴油方面,开发了多产柴油的MLC-500、DMC-2裂化催化剂、ADC-971多产柴油助剂,多产柴油和液化气的催化裂化技术(MGD)、多产中间馏分油延迟焦化新工艺、兼顾多产柴油的高辛烷值裂化催化剂和柴油流动改进剂等;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开发了低品质汽油催化改质技术、劣质柴油加氢改质提高十六烷值技术(RICH),以及提高大庆类原油催化裂化汽油辛烷值DOCP、DOCR、SDOP催化剂等。
此外,在高等级道路沥青/改性沥青生产技术、水处理剂及污水回用技术、聚烯烃催化剂、炼厂用化学品、油田化学品、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C5/C6异构化催化剂和工艺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004年,在重点项目研发方面,石科院成功开发了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RSDS)、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异构降烯烃技术(RIDOS)、溶剂脱沥青-脱油沥青气化-脱沥青油加氢进催化组合工艺技术、炼油厂节水减排成套技术等项目。多产异构烷烃的催化裂化工艺(MIP)在石化企业得到大面积应用,PX吸附剂首次工业应用成功,己内酰胺成套技术开发中的关键技术通过鉴定,乙苯/苯乙烯技术在国内单套最大乙苯工业装置投产。全年通过技术鉴定或评议的项目43项,取得创新性技术成果的数量是近年来最多的一年。
科研合作:石科院与国内60个炼油、石化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同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百家公司建立了业务联系,与国际上30多个科研机构和学术组织保持着密切的交往。石科院将继续保持并发展与国内外石化企业和科研机构等的密切联系,秉承既有的开拓创新精神,开发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努力建设“世界级以炼油为主、油化结合的能源型研究开发中心”。
需求的专业领域:化学工程
(2)导师组一览表及需求人数
院级基地名称 |
需求专业领域 |
需求人数 |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化学工程 |
10 |
5. 中国石化工程公司洛阳分公司
(1)基地简介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是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前身是石油工业部抚顺设计院,成立于1956年10月,是能源化工行业集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中国综合设计甲级资质,为国家首批业务涵盖21个行业的工程咨询企业之一,拥有工程总承包、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咨询和环境影响评价等甲级资格证书,是国内第一批授权实施工程总承包的全国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按照中石化炼化工程规【2015】59号文件“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组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洛阳工程公司与研发中心共建共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研究生在研发中心从事具体科研工作。
洛阳技术研发中心是中石化炼化工程(SEG)下属的实体型专业研发机构,致力于打造服务于一流工程公司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研发实验平台和协同创新技术平台,以炼化工程技术研发、技术支持、技术服务和技术评价为核心,与SEG所属各工程公司共同围绕炼油化工工程技术进步和企业生产发展遇到的技术问题,开展协同研发、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工作。研发中心现有国家级科技专家人才1人,集团公司级科技专家人才12人;正高级工程师20人,高级工程师122人;拥有博士学位17人,硕士学位89人。多年来,研发中心在国内能源化工行业形成了以工程技术研发为特色的专业优势,建成了反应工程技术研究平台、分离工程技术研究平台、环保工程技术研究平台、防腐工程技术研究平台和分析检测技术研究平台,充当实验室与工业化的桥梁;立足石油炼制、石油化工、油气储运、LNG、腐蚀保运、环保节能以及新能源等领域,开展具有工程化应用前景的工程设计和技术研发工作。已累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和发明奖62项,获国内外授权专利349项,专有技术29项,编制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150余项。
需求的专业领域:化学工程
(2)导师组一览表及需求人数
院级基地名称 |
需求专业领域 |
需求人数 |
中国石化工程公司洛阳分公司 |
化学工程 |
4 |
6. 北京燕山威立雅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1)基地简介
北京燕山威立雅水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燕山威立雅”)是中石化北京燕山石化有限公司以其所属单位环保事业部为前身和世界水务巨头、污水处理方面的世界领军者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强强联合于2006年6月1日成立的中法合资污水处理专业企业。2016年8月1日,经过股东双方协商一致,将燕山威立雅水务有限责任公司业务领域进一步扩展至燕山石化公司整个水务循环系统的管理。目前合资公司固定资产总值由1.8亿元增值到4.9亿元。燕山威立雅于2013年12月获得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现有专业技术研究人员8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以上人员40多人。近三年公司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研发投入约2800万元,开展研发项目15项,涉及20项技术研发与改造,先后获得29项发明和实用新型国家专利。同时,公司积极与北京化工研究院、威立雅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等机构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充分利用其科研优势进行浓盐水处理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公司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在4项以上,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年可实现销售的新产品都在3个以上。公司项目及行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012年我公司的基于物联网的水务智能监控系统工程项目获得了北京市经信委中小企业重点项目专项资金支持。
燕山威立雅整合科技资源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和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两个科研平台,成为了燕山威立雅公司两个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技术研发中心下设技术部、维护部、质检中心, 共有管理人员26人,科技研发人员51人。技术研发中心购置了总有机碳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智能自动化显微镜、污泥超声波物位计等先进设备仪器,用于公司日常的技术研发、分析检测和运营维护等工作。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配置有先进的研究开发,检验分析等试验、仪器和设施;并组成了一支科研攻关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具有良好的科技前沿敏感性的研发团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于2014年10月10日实施第1版质量管理体系,2015年3月12-13日进行了首次内审, 2015年4月8日进行管理评审。在2015年组织完成了实验室认证体系实验室仪器器皿检定、期间审核、实验室比对等工作。经历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组织的能力验证,并于10月24至25日接受CNAS评审专家组一行3人,对质检进行了现场评审。实验室于2016年1月6日,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评定,取得CNAS认可证书。
燕山威立雅水务系统现分为两大板块。其中,一期板块负责燕山石化公司化工和生活污水处理,以及污水回用生产。二期板块负责燕山石化公司冷却水、除盐水、工业用水、冷冻盐水、燕山地区居民生活饮用水以及污水收集和消防水等保障工作。可经营业务包括污水处理;生产化工原料;生产循环水、除盐水、冷冻水、工艺水、冷却水、引用水;再生水销售;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培训;劳务服务;水处理装置与回用水装置的管理;设备租赁;销售自产产品等。
燕山威立雅依托两个科研平台公司技术研发领域主要分为四个部分①污水处理:炼油、橡胶污水深度处理(一体化气浮浮选除油除渣、MBBR、变频鼓曝、MF-COD30提标、污泥干化处理);化工污水深度处理(自动格栅、Orbal A2O氧化沟、MF-COD30提标、污泥干化处理);工业污水回用(循环水补水、除盐水原水、景观中水)②纯水:I级、II级除盐水处理;成熟的膜分离(UF-RO)、离子交换技术。③循环水:全自动监测反馈控制加药系统、动设备变频控制节能系统④Hubgrade智能可视化大数据管理系统。
需求的专业领域:环境工程
(2)导师组一览表及需求人数
院级基地名称 |
需求专业领域 |
需求人数 |
北京燕山威立雅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
环境工程 |
5 |
7.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1)基地简介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所是高技术基地型研究所,主要从事能源环境、先进材料和绿色化工三大领域的应用基础和高技术研究与开发。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煤炭研究室,于1954年在大连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挂牌成立。1961年,煤炭研究室扩建为中国科学院煤炭化学研究所并开始向太原搬迁。1978年9月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并沿用至今。
建所以来,山西煤化所以满足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国防安全的战略性重大科技需求为使命,以协调解决煤炭利用效率与生态环境问题和重点突破制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材料瓶颈为目标,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炭材料制备与应用开展定向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系统集成创新,逐渐由一个只有64人的实验室,发展壮大为从基础研究到工艺过程开发直至产业化的体系较为完备且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研究所。截至2018年底,山西煤化所共有在职职工512人。其中科技人员432人、科技支撑人员32人,包括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71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25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3人;国家杰青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3人;山西省学术带头人11人。
目前,山西煤化所拥有太原桃南园区、小店中试基地、扬州碳纤维工程技术中心3个研发区域(中心);拥有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山西煤化工技术国际研发中心等4个国家级研发单元;中科院(山西省)炭材料重点实验室、粉煤气化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生物炼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院、省级研发单元和应用催化与绿色化工实验室所级研发单元;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壳牌合作设立了ICC-Shell煤化学联合实验室。所内有战略研究与工程咨询、化工过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以及文献网络中心等5大支撑系统。"
山西煤化所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现有博士生导师50人,硕士生导师95人,设有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11个二级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环境工程、化学工程、材料工程3个全日制专业硕士授权点,并设有1个化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369人(其中硕士生146人、博士生223人)、在站博士后8人。
山西煤化所主办有《燃料化学学报》和《新型炭材料》等学术刊物,均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其中,《燃料化学学报》被美国工程信息公司数据库(EI COMPENDEX)等收录并与Elsevier出版集团合作ScienceDirect在线出版英文网络版(Journal of Fuel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新型炭材料》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大版数据库(SCI-E)、美国工程信息公司数据库(EI COMPENDEX)等收录并与Elsevier出版集团合作ScienceDirect在线出版英文网络版(New Carbon Materials)。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数据,《燃料化学学报》2017年期刊复合影响因子为1.585,2017年荣获全国“百强科技期刊”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根据JCR(SCI的《期刊引证报告》)统计数据,《新型炭材料》2018年期刊影响因子为1.387,2013年荣获全国“百强科技期刊”,2013年和2017年连续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两刊2012-2018年均连续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评为年度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山西煤化所将以人才队伍优化为核心,以重大项目实施为牵引,以对外合作交流为窗口,以创新平台建设为保障,全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积极发挥国立科研机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加快现代化研究所建设步伐。
山西煤化所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国家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以及国家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共计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发明奖、自然科学奖、杰出成就奖以及省部级成果奖180多项,国家授权专利570多项。
需求的专业领域:化学工程
(2)导师组一览表及需求人数
院级基地名称 |
需求专业领域 |
需求人数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化学工程 |
6 |
8.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1)基地简介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五十多年来,研究范围逐步扩展到能源化工、生化工程、材料化工、资源/环境工程等领域,学科方向由“化工冶金”发展为“过程工程”。2001年更为现名。
在国家“十三五”时期和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实施过程中,过程工程所进一步明确“引领过程工程科学前沿,支撑过程工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目标,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针对当前制约过程工程跨越发展的突出问题,制定并实施“一三五”战略规划和科技布局:“一个定位”,即定位于过程工程的共性理论、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面向过程工业转型升级、产品结构调整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发展过程工程科学前沿;“三项重大突破”,即介尺度理论与重大应用、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生物制药过程关键技术与装备;“五项重点培育方向”,即油气高效转化与绿色工程、功能材料化工及工程应用、生物质炼制过程强化与集成技术、绿色反应与分离工程、煤清洁转化及综合利用技术。围绕重大突破和产出,探索适应过程工程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出了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和完善成果转化链两项重大改革举措,形成符合过程工程学科发展规律的科研创新体系。
这些年来,研究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拥有中关村本部、廊坊分部和郑州分所三个园区,中关村本部面向基础理论侧重原始创新,廊坊分部支撑成果转化进行模式验证,郑州分所推进产业应用进行示范工程,形成“一所两翼”研发格局。研究所现有四个国家级研发平台: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六个省部级研发平台:中科院绿色过程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离子液体清洁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纳米材料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过程污染控制环境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质研究中心、循环经济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所以促进重大产出、承担重大任务、培育人才队伍为核心,集中优势力量组建12个研究部,大幅提升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研究所科研仪器设备投入逐年增加,通过购入、创新研制等方式大力进行科研装备建设,目前资产总值已达9.3亿元,其中单价50万元以上先进设备190台,总值2.8亿元,120余台先进通用仪器设备实现了公用共享,有力地支撑了研究所科研快速发展,并为上百家科研院所、大学、公司等单位提供了大量的分析测试服务,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主办《过程工程学报》、《计算机与应用化学》、PARTICUOLOGY(《颗粒学报》)和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绿色能源》)四个学术期刊,一级学会中国颗粒学会挂靠我所。
需求的专业领域:化学工程
(2)导师组一览表及需求人数
院级基地名称 |
需求专业领域 |
需求人数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化学工程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