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情勇,男,江西省高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地球科学学院主管科研副院长。主要从事油气地球化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国际有机岩石学学会(TSOP)、国际煤岩学委员会(ICCP)、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等会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和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020-2022年,担任TSOP Ralph Gray奖评审委员会委员。2023年,担任TSOP Ralph Gray奖评审委员会主席。2019年,获TSOP Ralph Gray奖。2020年入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优秀青年学者”。2021年入选“石大学者”优秀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202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1. 研究方向
有机岩石学、油气地球化学、非常规油气地质学。
2. 研究兴趣
[1]. 煤岩气成藏机制;
[2]. 富氦天然气成藏机制;
[3]. 古老沉积物的显微组分成因和演化(有机岩石学);
[4]. 非常规页岩油气富集机制;
[5]. 地质历史时期的重大地质事件的成因;
[6]. 碳中和与碳封存;
[7]. 古海洋水化学的演化和富有机质沉积的成因;
[8]. 生物标志化合物检测及地质意义;
[9]. 烃源岩评价与油气源对比。
3. 招收研究生类型
[1] 博士生:地质学;
[2] 学术型硕士生: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兼职);
[3] 专业型硕士生:资源与环境。
4. 招生要求
[1]. 诚实守信、为人正直、作风踏实、勤奋刻苦、身心健康、人际关系融洽;
[2]. 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扎实的英语基础、文献阅读能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5. 人才培养理念
[1]. 能有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学术和工作;
[2]. 因材施教,鼓励学术自由探索;
[3]. 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4]. 尽我所能,提供与国内外学者合作交流的机会。
6. 联系方式
E-mail:qingyong.luo@cup.edu.cn/luoqingyong1987@foxmail.com
办公电话:010-89739102
7. 社会兼职
[1]. 2023年,担任TSOP Ralph Gray奖评审委员会主席;
[2]. 2020-2022年,担任TSOP Ralph Gray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3]. 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
[4]. 中国世界石油理事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5]. Petroleum Science副主编;
[6]. 天然气地球科学杂志青年编委。
8. 教育经历:
[1]. 2012/10-2013/09,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 2008/09-2014/07,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学,博士;
[3]. 2004/09-2008/07,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质工程,学士。
9. 工作经历:
[1]. 2021/07-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
[2]. 2016/07-2021/06,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教授;
[3]. 2014/07-2016/06,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讲师。
10. 主讲课程:
[1]. 《有机岩石学》,研究生理论课程;
[2]. 《地质学前沿研讨课(地球化学)》研究生学位课;
[3]. 《油气地球化学》,本科生理论课程;
[4]. 《普通地质实习》,本科生实践课程。
11. 代表性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42472176,储层固体沥青光性特征成因机制及其热演化特征---来自黄金管热模拟实验的启示,2025/01~2028/12,在研,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2122016,有机岩石学,2022/01~2024/12,在研,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41773031,中新元古界海相烃源岩中原沥青的成因机制和演化特征,2018/01~2021/12,在研,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项目,41503028,上扬子东部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笔石有机质对埋藏有机碳的贡献及其地质意义,2016/01~2018/12,结题,主持;
[5]. 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氦气来源精细识别及评价参数体系研究,2022/01~2026/12,在研,主持;
[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盆地氦气资源成因及富集有利区评价,2020/08~2020/12,结题,参加;
[7]. 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603102,超深层环境油气生成与烃源灶有效性评价,2018/05~2021/12,在研,参加;
[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横向课题,RIPED-2017-JS-314,上扬子地区下古生界黑色岩系岩性组合及含气性,2017/08~2018/07,结题,参加;
[9].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科研项目,横向课题,CCL2015RCPS0145RSN,被动陆缘盆地海相烃源岩发育模式及其对成藏控制作用研究,2015/07~2017/08,结题,参加;
[10]. 重庆市,地质调查评价项目,ZX20140316,《重庆富有机质页岩生烃潜力与富集条件评价研究》,2014/09~2016/06,结题,参加;
[11]. 重庆市,重大科研项目,CQGT-KJ-2012-1,《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评价技术与核心区优选》,2012/05~2015/12,结题,参加;
[12]. 国土资源部,油气战略选区项目课题,2009GYXQ15-09-07,《西北区中小型盆地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与选区》,2011/01~2012/12,结题,参加。
12.论文
[1]. Luo, Q., Zhang, L., Zhong, N., Wu, J., Goodarzi, F., Sanei, H., Skovsted, C., Suchý, V., Li, M., Ye, X., Cao, W., Liu, A., Min, X., Pan, Y., Yao, L., Wu, J. Thermal evolution behavior of the organic matter and a ray of light on the origin of vitrinite-like maceral in the Mesoproterozoic and Lower Cambrian black shales: Insights from artificial matur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2021, 244, 103813.
[2]. Luo, Q., Fariborz, G., Zhong, N., Wang, Y., Qiu, N., Skovsted, C.B., Suchý, V., Hemmingsen Schovsbo, N., Morga, R., Xu, Y., Hao, J., Liu, A., Wu, J., Cao, W., Min, X., Wu, J. Graptolites as fossil geo-thermometers and source material of hydrocarbons: An overview of four decades of progress. Earth-Science Reviews, 2020, 200, 103000.
[3]. Luo, Q., Hao, J., Skovsted, C.B., Xu, Y., Liu, Y., Wu, J., Zhang, S., Wang, W.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aptolite-bearing sediments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thermal maturity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2018, 195, 386-401.
[4]. Luo, Q., George, S., Xu, Y., Zhong, N. Organ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soproterozoic Hongshuizhuang Formation from norther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hermal maturity and biological sources, Organic Geochemistry, 2016, 99, 23-37.
[5]. Luo, Q., Zhong, N., Dai, N., Zhang, W. Graptolite-derived organic matter in the Wufeng–Longmaxi Formations (Upper Ordovician–Lower Silurian) of southeastern Chongqing, China: Implications for gas shale evalu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2016, 153, 87-98.
[6]. 罗情勇, 钟宁宁, 李美俊, 吴进, Imran, K., 张烨, 陈清, 叶祥忠, 李文浩, 纪文明, 刘安吉, 郝婧玥, 姚立朋 and 吴嘉. 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沉积岩显微组分分类、成因及演化.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3, 44(5): 1084-1101.
13.实验平台和学生培养
负责有机岩石学实验平台,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鼓励研究生自主创新,支持参加国内外交流和发表学术文章,所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发表SCI、EI检索论文多篇,多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校优秀学位论文、优秀毕业生等奖励。欢迎对研究方向感兴趣的考生联系报考或保送,同时欢迎高年级本科生联系科技创新和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