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裂陷盆地烃源岩发育演化与油气成藏机理
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揭示了裂陷盆地构造演化机理,揭示了构造沉降—气候变化控制下的优质湖相烃源岩发育机理,为富烃凹陷(优质烃源岩)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是揭示了不同尺度、不同地质条件下非均质输导层中的油气运移机理,回答了长期有争议的有关油气输导的科学问题,并建立了正、反演相结合的油气运移路径预测方法;三是从微观机制、宏观要素和富集条件三个层面揭示了洼槽区油气成藏—富集机理,为油气勘探向洼槽区拓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叠合盆地演化历史及海相大油气田成藏机理
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于新发现和新认识研发了六方面解析技术,为揭示复杂油气藏形成和演化机制创造了条件;二是查明了复杂油气藏形成需要的四个基本条件,建立了四要素匹配成藏的地质模式;三是揭示了复杂油气藏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建立了过程叠加改造油气藏地质模式。基于新发现,研发了复杂油气藏六方面的解析技术,提出了要素匹配成藏模式并形成了预测方法与技术,提出了过程叠加改造油气藏模式并形成了有效勘探区带的预测方法与技术。
三、中国东部断陷盆地洼槽区油气成藏新理论、勘探新技术与重大发现
①系统开展油气藏形成条件与资源分布研究,创新了陆相断陷洼槽控油理论,提出了油气成藏的“互补性”和洼槽区岩性油气藏形成的“优势性”。这是对石油地质学“源控论”的新发展,明确了陆相断陷不同类型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互补性关系,指明了断陷洼槽区岩性油气藏是扩大勘探、实现规模储量接替的主要方向。
②深入开展断陷洼槽区控砂-成藏-富集因素研究,提出了多元控砂-四元成藏-主元富集聚油规律,创建了洼槽区油气成藏新模式。它明确了陆相断陷洼槽区岩性油气藏在形成、分布及富集的典型特征、主控因素和有利靶区,系统地回答了洼槽区油气勘探的关键地质问题,填补了该领域空白,对陆相断陷洼槽规模油气藏(田)的勘探发现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③研发了矿区三维地震勘探、富含火山碎屑低渗储层压裂改造两项制约洼槽油气勘探的瓶颈技术,形成了一套断陷洼槽区岩性油气藏勘探研究方法,为洼槽油气藏的高效勘探提供了重要技术和方法支持。
四、亚洲石油地质特征与战略选区
本项目紧紧围绕我国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所面临的战略选区问题,针对亚洲石油地质特征和战略选区,开展了多学科综合研究,项目研究历时4年(2000.5-2004.4)。在系统研究亚洲五大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区(中东、中亚、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和萨哈林)的基础上,探讨亚洲地区的油气分布规律,编制表征亚洲地区油气地质特征、油气资源结构、油气基础设施的系列大幅面挂图,建设亚洲油气资源信息综合数据库。通过基础地质和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分析亚洲主要油气区成藏主控因素、勘探潜力与地缘政治特点,提出战略选区建议。
五、我国陆上重点气区天然气高效勘探开发新理论、新技术与应用
加快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可有效缓解我国石油供应压力、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和改善环境。2002年国家设立973天然气项目,通过理论技术创新来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五年来,在天然气高效成藏地质理论、气藏有效识别理论与技术以及气藏高效开发三方面获得重大创新,为陆上重点气区天然气大幅度增储上产作出突出贡献,获显著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