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4日-6日,由《沉积岩石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级教学名师朱筱敏教授发起,在地球科学学院地质系主任鲜本忠、朱筱敏、牛花朋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来自地球科学学院沉积岩石学、岩石与矿物学、开发地质学的4名教师、43名研究生及24名油田专家实地考察了山西大同中侏罗统云岗组砂质辫状河露头剖面与大同县火山群地质地貌。
本次考察的辫状河露头剖面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岗镇,紧邻晋华宫煤矿。受铁路和公路建设过程中开挖作业的影响,中侏罗统云岗组大量出露,为露头剖面观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山西大同云岗地区,中侏罗统云岗组为砂质辫状河沉积,由下至上分为三段,依次为砂砾岩段、石窟砂岩段及泥岩段,发育大型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中粗粒长石杂砂岩和岩屑长石杂砂岩,夹少量的细砂岩和粉砂岩。师生共分三个小组,在每个教学点针对对不同露头剖面进行实地观察、特征描述、成因分析和规律总结,深入探讨了砂质辫状河的构型分类、界面识别以及沉积模式等内容。
大同火山群是我国第四纪火山群之一,共经历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喷发。根据大同地区火山外部形态特征,可分为四类:一是穹窿状的,由玄武岩组成,无火山口;二是壳状的,由玄武岩组成,无火山口;三是半圆形的,系火山喷发物沿山前裂隙喷出,依山坡流动而成;四是马蹄状的,由玄武岩流、火山碎屑互层组成,火山形成后,流水切穿火山口,形如马蹄状。本次考察主要对马蹄状金山火山锥及火山岩相进行了仔细观察,该火山主要以火山灰、火山渣、火山弹等气孔发育的玄武岩火山碎屑为主,并探讨了火山喷发模式、岩相分布及其与油气勘探的联系。
通过本次野外教学考察及研讨活动,探索了野外沉积地质教学方法、深化了对辫状河体系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的认识,了解了火山喷发机理、岩相分布规律,提高了野外地质工作技能和沉积学、岩石矿物学研究能力,对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推动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提高了教学团队的野外实地教学水平、丰富了相关地质理论的教学内容、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促进了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的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