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能源与催化学科的前身是于1953年建校之初设置的石油炼制工学专业,在原清华大学燃料研究室及原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研究室基础上组建。本学科以“面向重大需求,立足科学前沿、凝练学科方向,形成关键技术”为指导思想,以有效衔接催化科学前沿进展和石油天然气催化转化重大关键技术创新为学科发展目标,设有催化新材料与催化剂制备新技术、石油加工催化剂、天然气转化催化剂、催化反应工程等四个石油石化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具备实施催化材料-催化剂-工艺-工程集成化研究开发的能力。通过连续三期“211工程”和“985科技创新平台院校”项目的重点建设,本学科已初步成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加工领域催化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决策支持系统、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窗口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
能源与催化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重要方向(二级学科)。能源与催化工程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20名,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校青年拔尖人才2人。教授、研究员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9人,中级职称教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8名。
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能源与催化工程系负责能源化学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并承担相关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应用化学等)专业的化工设计、催化原理、传递过程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作,以及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化学工程与技术中的催化相关方向)的主干课程的教学和学生培养工作。
在科学研究方面,自2004年至今,能源与催化工程系先后牵头承担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中石油重大攻关研究项目2项,以及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石油等省部级项目多项。所研制的催化材料有5项成功实现了工业放大并投入批量生产,所研制的催化裂化催化剂、汽油加氢催化剂在多套工业装置上成功实现工业应用,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为我国汽柴油产品的清洁化和升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获发明专利授权60余项,先后在Nature Common., Angew. Chem. Int. Edit., J. Catal., AICHE J., EE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多次被国际同行引用。
领导成员:
主 任: 代小平
副主任: 任申勇(Email:shenyong@cup.edu.cn ;办公电话:8973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