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等级 |
获奖人员名单 |
年度 |
全球苗岭统及乌溜阶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贵州首枚“金钉子” |
贵州省自然科学奖 |
一等 |
王春江(8) |
2023 |
海上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油藏精准描述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吴胜和(5) |
2023 |
盐下大型厚层碳酸盐岩油藏1500万吨产能建设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
二等 |
曾联波(3) |
2023 |
陆相致密砂岩成藏和富集理论技术创新与工业化应用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
二等 |
曾溅辉(1)陈冬霞(4)乔俊程(5) |
2023 |
海相沉积盆地温度场研究 |
北京市自然科学奖 |
二等 |
邱楠生(1)朱传庆(2)常健(4)罗情勇(6) |
2023 |
泥页岩孔-缝系统分形机制与三维重构及含油气性机理 |
北京市自然科学奖 |
二等 |
姜福杰(1)胡涛(4)庞雄奇(5) |
2023 |
大型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智能表征与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 |
二等 |
王志章(1) |
2023 |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多元复合成藏富集规律与工业化应用 |
河北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姜福杰(2) |
2023 |
浅薄层超稠油高效开发技术研究及工业化应用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王志章(5) |
2023 |
我国大型含油气构造活动盆地沉积动力学理论创新与应用 |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 |
二等 |
龚承林(9) |
2023 |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楚-萨雷苏盆地苏克气田天然气(伴生氦气)富集规律及氦气资源评价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庞雄奇(1)胡涛(4) |
2023 |
特低渗透/致密油气三维缝网系统评价预测与建模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 |
吕文雅(1)曾联波(2) |
2023 |
油气地质与绿色智能开发一体化科技创新团队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创新团队奖 |
团队奖 |
曾联波(2)邱楠生(3) |
2023 |
油气地质与绿色智能开发一体化科技创新团队 |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协会科技创新团队奖 |
团队奖 |
曾联波(3) |
2022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藏地质创新团队 |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科技创新团队奖 |
团队奖 |
王贵文(2)纪友亮(5)侯加根(6)金振奎(7)蔡毅(10)吴欣松(11) |
2022 |
特殊类型气田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王志章(2) |
2022 |
氦气富集成藏理论与稀有气体分析关键技术及富氦气田重大发现 |
中国石油和化学自动化应用协会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陈践发(4) |
2022 |
致密油气储层成储理论技术创新与 工业化应用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优秀成果奖 |
一等 |
曾联波(1)吕文雅(8)罗良(11)廖宗湖(12) |
2022 |
缝洞型潜山油藏高效注水开发与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及应用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优秀成果奖 |
一等 |
刘钰铭(5)侯加根(12) |
2022 |
复杂油气藏智能表征与建模关键技术 |
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成果奖 |
一等 |
徐朝晖(1)岳大力(4)刘钰铭(5)孙盼科(6) |
2022 |
深层裂缝性砂岩储层测井关键技术 研究及应用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赖锦(11) |
2022 |
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藏动力场成因模式与资源分布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 |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协会 技术发明奖 |
一等 |
庞雄奇(1)、姜福杰(2)、庞宏(3)、胡涛(5)陈冬霞(8) |
2022 |
非常规油气储层孔缝系统评价与多相流体运移机理及应用 |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协会 自然科学奖 |
二等 |
蔡建超(1)孙晨皓(10) |
2022 |
叠复型油气区致密气藏富集机制、预测方法与应用成效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陈冬霞(1)曾溅辉(4)庞宏(5)姜福杰(8)乔俊程(10) |
2022 |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楚-萨雷苏盆地苏克气田天然气(伴生氦气)富集规律及氦气资源评价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庞雄奇(1)胡涛(4) 朱筱敏(9) |
2022 |
老油田特高含水期精细地质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鲍志东(4) |
2022 |
巨型复杂生物碎屑灰岩油藏地质工程一体化关键技术与高效开发 |
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王志章(1)侯加根(3) |
2022 |
特殊类型气田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及 工业化应用 |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王志章(2) |
2022 |
多薄层致密油智能表征与开发关键技术及规模应用 |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奖 |
二等 |
鲍志东(4)王志章(7) |
2022 |
油气地质与绿色智能开发一体化科技 创新团队 |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协会科技创新团队奖 |
团队奖 |
曾联波(3) |
2022 |
青年突出贡献奖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
蔡建超 |
2022 |
大型致密砂岩气藏复杂气水关系形成 机制与重大勘探成效 |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 科学技术奖 |
一等 |
曾溅辉(1)陈冬霞(5) |
2021 |
油气藏次生硫化氢成因机理与治理 技术及应用 |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 科学技术奖 |
一等 |
陈践发(2)王铁冠(4) |
2021 |
中国海上裂缝性花岗岩潜山油气田 高效开发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朱筱敏(3)朱世发(8) |
2021 |
古生代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油气成因与成藏富集规律及工业应用 |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吕修祥(5) |
2021 |
低渗透油气储层微观输运机理表征理论 与方法 |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
一等 |
蔡建超(2) |
2021 |
非常规储层物性表征关键技术及渗吸输运机理研究 |
绿色矿山科技学术奖奖 |
一等 |
蔡建超(1) |
2021 |
大型复杂油藏智能表征与开发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中国商业联合会服务业 科技创新奖 |
一等 |
王志章(1)纪友亮(3) |
2021 |
吉林探区非常规气藏智能评价及效益开发关键技术与应用 |
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 |
王志章(4) |
2021 |
油页岩资源评价与综合利用技术 创新及应用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
一等 |
王嗣敏(25) |
2021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藏地质创新团队 |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协会 创新团队奖 |
团队奖 |
团队带头人:王志章 王贵文 纪友亮(5)侯加根(6)金振奎(7)蔡毅(10)吴欣松(11) |
2021 |
川渝地区页岩气选区及勘探一体化示范 |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 |
二等 |
马勇(9) |
2021 |
准噶尔盆地复杂火山岩油藏开发关键技术与规模化应用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 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王志章(3) |
2021 |
库车坳陷超深层储层精细描述技术与应用 |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 协会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赖锦(9) |
2021 |
特高含水阶段复杂断块油田高精度油藏描述与稳产关键技术与应用 |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奖 |
三等 |
纪友亮(7) |
2021 |
油藏地球化学关键技术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科学技术奖 |
三等 |
李美俊(2)、罗情勇(4) |
2021 |
库车坳陷盐下超深层巨厚砂岩沉积成储机制评价预测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科学技术奖 |
三等 |
赖锦(5) |
2021 |
大型复杂致密气藏定量评价与有效开发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 |
王志章(1)王贵文(8) |
2020 |
油气门限控藏模式、定量预测关键技术及重大应用成效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技术发明奖 |
一等 |
庞雄奇(1)姜福杰(2)陈冬霞(6)庞宏(8)胡涛(9) |
2020 |
层序格架下烃源岩评价与成藏关键技术及规模应用 |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 科学技术奖 |
一等 |
李美俊(1)肖洪(6) |
2020 |
中国典型海相盆地温压场特征与油气成藏及勘探应用成效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邱楠生(1)吕修祥(3)常健(4)朱传庆(5) |
2020 |
大型复杂致密气藏智能表征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王志章(1) |
2020 |
大型复杂致密砂岩气藏定量评价与开发关键技术及规模应用成效 |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协会 技术发明奖 |
二等 |
王志章(1) |
2020 |
大型复杂致密气藏智能表征与有效开发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 |
一等 |
王志章(1) |
2020 |
陆相细粒沉积源储耦合多元油气富集机制、预测方法与重大勘探成效 |
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成果奖 |
一等 |
姜福杰(1)宋泽章(3)胡涛(5) |
2020 |
复杂结构油藏三维地质建模技术 |
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成果奖 |
一等 |
刘钰铭(1)侯加根(2) |
2020 |
中国东部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机理评价技术及应用成效 |
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成果奖 |
二等 |
余一欣(1)刘小平(2)陈石(6) |
2020 |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内幕火山岩油藏多尺度刻画技术与应用 |
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 |
鲜本忠(5) |
2020 |
东濮凹陷油气富集规律及增储区带优选 |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 |
姜福杰(6)胡涛(8) |
2020 |
特高含水阶段复杂断块油田高精度油藏描述与稳产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
创新奖 |
王志章(1) |
2020 |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
中国产学研合作合作促进会 |
创新奖 |
刘小平 |
2020 |
青藏高原大型陆相盆地天然气成藏新认识及勘探突破 |
河北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刘成林(4) |
2019 |
深部复杂油气储层地质与地球物理综合评价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
一等 |
吕文雅(2)罗良(7) |
2019 |
大型致密砂岩气藏地质地球物理与开发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
二等 |
王志章(1) |
2019 |
大型超稠油油藏智能表征与高效稳产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及工业化应用 |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王志章(4) |
2019 |
中国西部陆相致密油成藏富集机理及其应用成效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科学技术奖 |
一等 |
高岗(10) |
2019 |
特/超低渗透油藏裂缝动态表征与开发 调整应用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科学技术奖 |
二等 |
李芳玉(6) |
2019 |
辫状河型冲积扇沉积体系与优质储层 分布模式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科学技术奖 |
三等 |
纪友亮(1)周勇(5) |
2019 |
龙门山地区新生代构造变形与汶川地震相关活动断层研究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二等 |
罗良(8) |
2019 |
地质体中分子标志物的新发现 及其应用 |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
二等 |
王铁冠(1)李美俊(2) |
2018 |
大型致密砂岩气藏高效评价开发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北京市科学进步奖 |
一等 |
王志章(1) |
2018 |
非常规储层及其含油气性评价预测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奖 |
一等 |
曾联波(1) |
2018 |
陆相致密砂岩油气“源储一体化”有利区预测评价技术及重大应用成效 |
2018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
一等 |
姜福杰(1)孙海涛(5)宋泽章(6) |
2018 |
地下储层构型表征技术及其重大应用成效 |
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
二等 |
岳大力(1)吴胜和(2)陈冬霞(3)刘钰铭(6)李庆(7) |
2018 |
河流—三角洲储层表征与油气勘探 开发实践 |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吴胜和(2)岳大力(9) |
2018 |
页岩气分析测试关键技术及评价方法体系研究与应用 |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 |
二等 |
马勇(6) |
2018 |
南海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深水油气成藏理论创新及勘探实践 |
中国石油石化联合会 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刘震(13) |
2018 |
全国石油石化优秀科技工作者 |
|
|
曾联波 |
2018 |
非常规油气储层评价与预测关键 技术及应用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
二等 |
曾联波(1)吕文雅(7) |
2017 |
陆相咸化湖盆油气地质评价技术研发及重大应用成效 |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
二等 |
刘成林(1)宋泽章(7) |
2017 |
中国北方典型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机理及其重大应用成效 |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
二等 |
刘洛夫(1)张枝焕(6).陈践发(7) |
2017 |
非常规油气储层预测地球物理关键 技术及应用 |
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 |
三等 |
曾联波(5) |
2017 |
确定浮力作用下限及动力平衡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以及确定浮力作用下限及动力 平衡的方法 |
中国专利优秀奖 |
|
庞雄奇(1)姜福杰(4) |
2017 |
叠合盆地复杂油气藏成因机制与预测方法及应用成效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庞雄奇(1)朱筱敏(6)李素梅(13)陈践发(14) |
2016 |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成藏机理及其重大 应用成果 |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
一等 |
曾溅辉(1).陈冬霞(3).李素梅(6)余一欣(7) |
2016 |
柴达木盆地风化壳形成分布及大型基岩油气田的发现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高先志(3) |
2016 |
基于纳米材料与溶剂微萃取的高效富集环境水样中痕量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杀虫剂及典型POPS等的新技术研究 |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 |
二等 |
周庆祥(1)闫秀懿(10) |
2016 |
超深碳酸盐岩成像测井配套技术与应用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王贵文(6) |
2015 |
地震成藏学理论及其勘探实践 |
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学 技术进步奖 |
一等 |
刘洛夫(3) |
2015 |
断陷盆地古地貌对砂体分布的控制作用及岩性油气藏预测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纪友亮(1)周勇(2) |
2015 |
叠合型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充注、调整/改造与富集机理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邹华耀(1)吕修祥(2)李平平(3) |
2015 |
低孔裂缝性砂岩储层定量评价关键技术 及应用 |
湖北省科学技术奖 |
三等 |
曾联波(2) |
2015 |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
中国产学研合作合作促进会 |
|
曾联波 |
2015 |
陆相断陷盆地流体活动与油气成藏 |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曾溅辉(1)邱楠生(3)李素梅(7)陈冬霞(9) |
2014 |
渤海湾地区油气形成富集与分布预测 |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
一等 |
庞雄奇(1)邱楠生(5)姜福杰(6)邹华耀(7) |
2014 |
叠复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成因机制、预测方法及其在库车坳陷的重大发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庞雄奇(1)刘洛夫(7)陈冬霞(11)姜福杰(13) |
2014 |
油气成因、油藏充注路径方法研究及在福山凹陷等地区勘探中的应用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李美俊(1)朱雷(10) |
2014 |
陆丰深层评价开发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工业化应用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
二等 |
王志章(2) |
2014 |
河南省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研究 |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杨明慧(3) |
2014 |
基于纳米材料与离子液体富集典型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技术研究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
三等 |
周庆祥(1) |
2014 |
多层砂岩高凝油藏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
三等 |
王志章(1)谢庆宾(6) |
2014 |
大型内陆坳陷湖盆低渗储层富油理论与实践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朱筱敏(1)柳广弟(2)吴胜和(3)钟大康(4)高岗(5) |
2013 |
深部裂缝性油气储层预测与评价新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重大成效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
一等 |
曾联波(1) |
2013 |
高含水油田储层构型表征及 工业化应用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
二等 |
吴胜和(2)岳大力(4)侯加根(6) |
2013 |
重庆市页岩气成藏地质及选区研究 |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钟宁宁(6) |
2013 |
超高温潜山油气成藏机制与勘探重大突破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王飞宇(5) |
2013 |
低孔裂缝性砂岩储层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曾联波(2) |
2013 |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综合评价与目标优选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刘震(5) |
2013 |
高成熟老探区富油凹陷二次勘探理论、方法、关键技术与持续增储 |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度十大 科技进展 |
无 |
曾溅辉(14) |
2013 |
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0) |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 |
二等 |
唐文连(10) |
2013 |
塔中海相碳酸盐岩凝析气田勘探理论技术创新与重大油气发现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科技进步奖 |
特等 |
吕修祥(9) |
2012 |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富集规律与 战略选区 |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吕修祥(1)刘小平(3)白国平(12) |
2012 |
高勘探程度富油凹陷勘探理论技术突破 与规模发现 |
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 科技 进步奖 |
二等 |
曾溅辉(7) |
2012 |
低幅度薄互层边底水油藏开发理论与实践 |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王志章(2) |
2012 |
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
周庆祥 |
2012 |
油气临界成藏理论、评价方法与重大 勘探成效 |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庞雄奇(1)邱楠生(3)姜振学(4)曾溅辉(5)李素梅(6)钟宁宁(7)朱筱敏(8)刘震(9) 陈冬霞(10) |
2011 |
陆相盆地断裂控藏机理与模式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庞雄奇(2)姜振学(3)刘洛夫(5) |
2011 |
陆相盆地断裂控藏机理与模式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庞雄奇(2)姜振学(3) 刘洛夫(5) |
2011 |
裂缝性油气储层形成机理与 评价预测新技术 |
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 科技进展 |
|
曾联波(1)漆家福(8)李芳玉(10) |
2011 |
复杂裂缝性油藏开发理论地质理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王志章(1) |
2011 |
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及离子液体微富集 技术分离 |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 |
三等 |
周庆祥(1) |
2011 |
复杂裂缝性油气储层评价与预测技术及应用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曾联波(2)漆家福(14)周子勇(15) |
2010 |
复杂裂缝性油藏定量表征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
三等 |
王志章(1) |
2010 |
渤海盆地油气形成富集与分布预测 |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 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刘小平(2)余一欣(4)姜福杰(6) |
2010 |
变形介质油气藏工程实用软件开发与应用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魏立春(3) |
2010 |
富油凹陷隐蔽型潜山成藏机理、精细勘探技术与高发现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曾溅辉(11)高先志(12) |
2010 |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与应用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刘成林(1)唐文连(3)柳广弟(7) |
2010 |
辽河探区西部凹陷深化勘探 理论与实践 |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钟宁宁(1)朱筱敏(3)吴欣松(5)谢庆宾(7)姜振学(9)童亨茂(12)李素梅(13)于福生(14)高岗(15)王英民(18)张枝焕(19)刘洛夫(20) |
2009 |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精细勘探-逆掩断裂带混积地层油气勘探理论技术 |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朱筱敏(1)柳广弟(3)鲜本忠(5)徐怀民(7)王英民(8)黄志龙(11)王志章(13)吴胜和(14)王贵文(17)高岗(18)鲍志东(19)侯加根(20) |
2009 |
特低渗油藏非线性渗流与开发技术 |
教育部科技进步 |
二等 |
李芳玉(17) |
2009 |
辽河探区西部凹陷深化勘探 理论与实践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庞雄奇(1)钟宁宁(3)吕修祥(5)鲍志东(7)高先志(11)王志章(13)漆家福(15) |
2009 |
复杂储集体预测及油气检测技术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 进步奖 |
一等 |
徐樟有(3) |
2008 |
地下储层构型表征方法及应用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 进步奖 |
一等 |
吴胜和(1)岳大力(3)徐樟有(4)吴欣松(11) |
2008 |
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 |
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刘成林(6)唐文连(11) |
2008 |
复杂介质储层裂缝定量预测理论方法与应用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
三等 |
曾联波(1) |
2008 |
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的形成、分布及预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曾联波(1)漆家福(2)肖淑容(3)杨桥(6) |
2007 |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岩性圈闭形成的砂体类型、储层特征与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徐樟有(8)季汉成(11)朱筱敏(15) |
2007 |
叠合盆地油气源及其运聚规律研究 |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
二等 |
吕修祥(1)王铁冠(3) |
2007 |
内蒙古中部断陷洼槽区规模油气储量的发现 |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刘震(7) |
2007 |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热体制、热历史及其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应用 |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
一等 |
邱楠生(1) |
2006 |
储层损害试井定量评价方法研究和软件开发 |
湖南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魏立春(3)曾联波(6) |
2006 |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油气运聚成藏与挖潜勘探 |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庞雄奇(1)朱筱敏(2)刘震(4)邱楠生(8)曾溅辉(9)王英民(10)吴胜和(11)姜振学(12)张枝焕(16)高先志(17)漆家福(19)钟大康(20) |
2005 |
沉积有机质分子标志物研究及其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 |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 |
二等 |
王铁冠(1)张枝焕(2) 王春江(3)李素梅(5) |
2005 |
超压盆地生烃作用动力学机理 |
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 |
邹华耀(2)郝芳(11) |
2005 |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成藏地球化学研究 |
中国石化集团科学技术奖 |
二等 |
王铁冠(1)王春江(3)钟宁宁(7) |
2004 |
油井倾角、井壁成像测井资料在地质勘探中应用的研究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 进步奖 |
二等 |
王贵文 |
2004 |
大、中型油气田成藏定量模式研究 |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 |
二等 |
庞雄奇(3)曾溅辉(4)刘洛夫(7)王志章(10)邱楠生(11)康永尚(12)王飞宇(15) |
2004 |